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乐发是什么意思 > 新闻动态 > 超百亿元资本入局! 核聚变赛道迎来“国家队”

超百亿元资本入局! 核聚变赛道迎来“国家队”


发布日期:2025-08-07 00:44    点击次数:135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太空飞船核聚变发动机发出的光芒如同太阳,推动人类走出地球家园,走向广袤宇宙。但你以为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核聚变的外观真是科幻片里的发光球体?实际上,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类似一个直径16米的“不锈钢甜甜圈”,内部磁场强度是地球的10万倍,堪称“磁约束版高压锅”。

不要小瞧这个“甜圈圈”,它能1.2亿度稳定放电1066秒!专家直言,这为核聚变能创造了可能,如果真正在实验室能够产生持续的核聚变能,能够可控且稳定地输出,那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方式。要是未来实现了商业化,一座聚变电站的发电量就可以满足数百万家庭需求了!(央视新闻 20250122)

小夏发现,近几年,国内外高度重视可控核聚变,资本纷纷入局,全球产业化进度也明显加速了。这不,就在最近这几天,可控核聚变赛道又迎来了新的“国家队”!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在挂牌大会上,中国聚变公司与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众多“大佬”股东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总共投资超过100亿元。同时,还拉来了上海交大、上海电气、中国电气等行业优等生组建聚变能源创新联盟,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除了“国家队”的成立,今年以来,我国在核聚变商业化的路上可谓是按下“快进键”!像BES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项目招标密集展开,全球核聚变从“科学验证”迈向“工程示范”,中国聚变能源获巨头注资等等,这些资本动态都在表明,核聚变商业化的窗口期已从遥远的远景变为可触及的现实。(钛媒体20250720)

近期的FIA报告也显示,在37家样本企业中,有26家企业认为在2035年前第一台核聚变机组将实现并网供电,占比近七成。小夏认为,这不是资本催生下盲目乐观,而是产业界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技术可以突破!(财联社20250529)

这次“国家队”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无疑为我国核聚变技术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然而,小夏也必须说实话,我们要清楚清醒认识到目前核聚变走向商业化还是非常有挑战的。例如,在稳定运行方面,我国首次突破千秒级大关,但远未达到数小时甚至数天的需求;材料和零部件的相关技术与产业配套还不够成熟等。这就像建造一座超级大厦,每一个技术环节都是大厦的基石,任何一块基石的不稳都可能影响整座大厦的建成。(经济参考报20250327)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后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一旦实现商业化,核聚变能源将凭借其清洁、高效、安全、原料丰富等优势,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有机构表示,2024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规模为3314.9亿美元;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30年其规模有望达到4965亿美元,2050年或将突破万亿美元。(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面对这万亿美元的“蓝海”,未来哪些赛道值得我们关注呢?小夏建议大家可以看看这几个行业:比如电源系统作为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组件,价值量占比高。相比传统工业电源,可控核聚变电源系统的要求极为苛刻,壁垒高且需要定制化开发,大家可以重点关注有相关技术积累的公司。

其次,水冷系统也被成为可控核聚变的“隐形千亿赛道”。由于可控核聚变装置在运行中需要在极低温的环境,温控系统也成为保障反应持续性和设备安全的核心环节。当然,磁体系统也是可控核聚变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且价值量占比较高,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观点来自:华泰、广发、国金证券研报)

说到这里,你看好核聚变未来的发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为个股推荐。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